東北抗聯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裝。在長期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情況下,他們始終紅心向黨,自覺地進行了長期艱苦卓絕的斗爭。
東北抗聯及其主要領導人楊靖宇、周保中、趙尚志、李兆麟等,自覺地堅持以毛澤東軍事思想指導東北地區的抗日斗爭實踐。據抗聯老同志韓光回憶,楊靖宇等人經常把這本小冊子帶在身邊,從中學習蘇區開展游擊戰爭和建立革命根據地的經驗。在學習貫徹朱毛紅軍經驗的過程中,楊靖宇等人注重從東北地區實際出發,創造性運用這些經驗,逐步地形成了具有東北特色的根據地建設經驗。毛澤東在《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中,特別贊揚了由楊靖宇主持創建的長白山抗日游擊根據地,認為長白山等根據地“將是抗日游擊戰爭最能長期支持的場所,是抗日戰爭的重要堡壘”。楊靖宇被《救國時報》譽為“東三省第一個執行游擊戰術的人”。
東北抗聯之所以能夠在極端艱難困苦、敵強我弱的惡劣環境下堅持斗爭,最根本的一條就是堅持黨的領導。盡管長期與黨中央失去聯系,東北抗聯仍把自身置于黨組織的領導之下。1936年7月中共南滿省委的成立,標志著在與黨中央失去聯系后東北黨組織開始實現了黨的領導與軍事指揮的統一,這對吉東和北滿起到了示范作用。東北黨組織和東北抗聯領導人,為了尋求黨中央對東北抗日斗爭的領導,為了及時得到黨中央的指示精神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楊靖宇為了打通與關內聯系的通道,曾派人進關與黨中央取得聯系。1936年6月和11月,楊靖宇曾先后兩次組織西征,目的是與關內的紅軍取得聯系,進而找到黨中央,改變孤立抗日的局面,使東北的抗日斗爭能與關內的抗日斗爭緊密結合起來。抗聯將士為了與黨中央和關內紅軍取得聯系,沖破重重艱難險阻進行遠征,充分展示了戰斗在東北地區的共產黨員和抗聯將士英勇無畏的精神和堅定的信念。
東北抗聯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抗日武裝力量,在艱苦卓絕的斗爭中,堅決擁護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充分體現了聽黨指揮的特有素質和政治品質,是對黨忠誠的典范。(黨建網)